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与重大慢性病的双重威胁,北京要加快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建成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址,加快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并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统筹央地资源规划设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到2025年,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1.75人
《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今日向社会发布。
构建强大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
根据规划,北京将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按照国家要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成满足首都公共卫生保障需要,具备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国内一流的首都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北京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提升精准防控水平。
北京将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理顺体制机制,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中医科室应设置在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资质的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设立民族医药大厅。。
北京将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建成市疾控中心新址,做好市疾控中心现址办公场所的统筹利用,强化核心区公共卫生保障,根据首都发展需要适当提高设备配置标准,加快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统筹央地资源规划设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北京将完善疾控人员管理与薪酬保障机制等改革措施,研究编制调整政策,到2025年,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1.75人。
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
根据规划,北京将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国际大都市特点的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主力军作用,加强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能力建设,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和多学科协作综合诊疗服务能力。
北京将优化提升专科传染病医院功能定位,平时主要承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传染病核心临床技术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功能,疫时作为收治罕见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患者,对综合医院诊疗救治的支撑和补充,优化提升专科传染病医院设施装备,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实现功能转型升级。开展中医药服务,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符合国家和本市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要求。
北京将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核心技术作用,依托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在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到2025年,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个数达到2—3个,建设国家级中医疫病重点研究室和重点实验室推广应用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升中医药传染病诊疗救治能力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规划指出,北京将形成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指挥决策和组织协调机制,健全应急响应制度,统一协调首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指挥决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的运行效率,各系统有效衔接,互通互联,信息快速归集,及时支撑科学决策,指令顺畅通达,各部门快速反应,精准行动
北京将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组建一支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全面提升卫生应急有效应对能力统一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每个街道至少设置1个标准化急救工作站,全市急救站点增至465个,配备必要的车辆和设备,充实急救人员,加强急救站点和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结合,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转运与院内急救衔接,提高安全转运能力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不低于95%,服务满意率不低于98%
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
规划还指出,北京将健全市—区—机构三级医用物资设备储备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会同物资生产企业及需求单位,建立对有使用期限物资的轮储制度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实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
北京将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转换为应急设施预案以及临时可征用的公共建筑储备清单各区有1到2处公共建筑可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
此外,北京将提升血液保障能力,构建包括1个血液中心,3个中心血站,7个中心血库的1+3+7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千人口献血率达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