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理想汽车迎来造车“灰暗时刻”。
有消息称,理想新款纯电车型 MEGA 的大定订单未破万,小定转大定的数量有限,上市72小时该款车型的大定约3218辆,而退订量高达10297辆。而MEGA的市场表现直接影响到了理想汽车的股价,3月5日,港股开盘后不久,理想汽车股价即遭大幅跳水,跌9.13%,截至收盘,理想汽车股价为151.6港元。
理想MEGA遭遇“滑铁卢”?
关于MEGA的问题,我们已经在上篇文章详细说了,其实我觉得小的产品上的缺点都可以忽略,最大的问题就两个,第一个是贵,55.98万元的价格,确实少了一点惊喜,第二个就是设计,虽然设计这件事总是见仁见智,但是如果一款车型会被消费者,往一些不好的方向去联想,那设计师自己可能需要检讨一下。
而理想MEGA可能成为理想汽车旗下,第一款销量滑铁卢的车型,之前理想汽车的几款车型,包括理想ONE,其实都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作为理想汽车的开山之作,理想ONE于2019年4月上市,在此后的4年多时间里,累计销量超过了20万辆,虽然最终停产,但是这款车让理想汽车活下来了,并且站稳了脚跟。
理想MEGA是理想汽车从增程式转型纯电路线的第一款车型,从这款车的目前的销量低迷,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理想汽车更擅长造增程式,或者说理想汽车之前在销量方面的成功,可能主要归功于押对了增程式的路线。
理想汽车,吃尽了增程式的红利?
理想汽车的初期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差异化。
第一个技术路线的差异化,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已经推出近20年了,但是充电设施不完善、充电效率低、续航里程短和电池稳定性差等纯电动汽车的致命缺陷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根据德勤咨询《2023年全球汽车消费者调查》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偏好只有17%。
而在其他造车新势力都一股脑选择纯电路线的时候,理想汽车另辟蹊径,选择了增程式的路线,这个选择当时被很多人嘲讽,认为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是过渡技术,但是事实证明,理想汽车赌对了。
一组数据,2022年以来,我国插电混动汽车同比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纯电动汽车,月销量从一月的7.4万辆涨到了12月的19.1万辆,增长势头很是迅猛。2022年中国插电混动汽车累积销量同比增长155.0%。增程式车型市场的快速增长,差异化的产品动力路线也使得理想避开了纯电车赛道的激烈竞争,走上了一台竞争更小的道路。
第二个是车型定位的差异化,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二胎、三胎政策的落地,六座七座车型的需求日益旺盛,而理想汽车是第一个看到这个需求的车企,之前虽然也有车企推出了六座七座的SUV车型,但是往往是为了七座而七座,并没有考虑到家庭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而理想的奶爸车,空间大、续航里程高、实用性强、舒适性好、配置设计人性化,成为了不少家庭购车的首选。
增程式加奶爸车,理想无疑发掘了一条竞争相对缓和的优质赛道,专注于此细分赛道造成的规模效益也为理想带来了长期的毛利润和毛利率优势。按照奥卡姆剃刀原理,低成本换来高回报,一定是最佳的发展方向。
理想凭借着增程式这种技术门槛低、成本低、收益巨大的技术路线,和奶爸车的产品定位,成功跑赢了蔚来和小鹏,成为了国内首家赢利的造车新势力。
理想汽车危机初现?
目前来看,理想汽车面临几大挑战:
第一,众多车企开始意识到增程式路线,在当下的市场意义,包括但不限于问界、长安、比亚迪、北汽、哪吒、北汽等车企,也正在推出增程式的车型,其中问界靠着更强的智能化能力,和华为的背书,已经成为理想汽车最大的竞争对手。增程式的红利,从被理想汽车几乎一家车企独占,到现在众多车企分食,理想汽车再也难以“躺赢”了。
第二,增程式虽然短期销量增长迅猛,但是行业内对它的基本判断是不会错的,它只是过渡期的技术,区别只是过渡期有多长,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充电技术的进步、电池的更新换代和续航里程的提高,增程式混动这种相对落后的过渡模式将会渐渐被时代所淘汰,被消费者所抛弃。而理想汽车必须进行电动化转型,MEGA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显然,理想汽车的转型处女作,并不是非常成功。
第三,理想汽车,已经形成了增程式技术的规模优势,如果要转型到纯电模式,理想汽车必须要付出大量的研发成本、建设成本,而在纯电汽车的电池核心技术、电机核心技术、电控系统技术储备、生产配套以及成本控制方面,都是理想汽车的弱环。
虽然理想汽车的首款转型之作——MEGA出师不利,但是我们还是希望,理想汽车能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在第二款第三款纯电产品方面翻身,毕竟,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太残酷了,而理想汽车是第一家赢利的国内新势力,如果就这么死在了转型的道路上,未免有些太可惜了,从远期来看,我们还是看好理想汽车的产品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