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科院网站消息,最近几天,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吕星与云南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阿塔卡马毫米/亚毫米阵列望远镜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在银河系中心方向发现了一个新生恒星的大质量吸积盘,它被附近的天体扫过,产生了旋臂这一发现证明了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与小质量恒星相似,都将经历吸积盘和飞越本站了解到,这一成果发表在5月30日的《自然—天文学》上
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新生恒星周围会产生吸积盘,也称原恒星盘,这是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新生恒星通过吸积盘不断从环境中聚集气体,逐渐长大因此,吸积盘是恒星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吕星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南美洲智利的ALMA干涉仪阵列对银河系中心区域进行了长基线观测,分辨率约为40毫秒通过这种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观测,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区域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4000天文单位的吸积盘,它正围绕一颗质量为太阳32倍的早期O型恒星旋转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具有吸积盘的原恒星之一,也是首次直接对银河系中心的原恒星盘进行成像这一发现表明吸积盘确实参与了大质量早期O型星的形成,并且这一结论在银河系中心的特殊环境下仍然成立
1.左下方的三张图来自数值模拟,分别是刚飞过,飞过4000年,飞过8000年后的状态右上旋臂的吸积盘和旁边的两个天体来自实际的ALMA观测,对应于飞越后12000年的状态
研究表明,在恒星形成初期,吸积盘的演化会频繁受到飞越等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从而显著影响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因此,对吸积盘演化的研究不能视为一个孤立的系统,而应考虑其动力学作用对于质量较大的恒星,尤其是在银河系中心等高恒星密度的环境中,这样的飞越可能会非常频繁
2.数值模拟中,外天体飞过吸积盘,搅动出旋臂颜色的深浅代表了吸积盘上气体的表面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