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不错,其中尤以国产车企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长引人瞩目。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248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其中进口金额884.5亿美元,同比下降7.7%;出口金额160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国产汽车出口竞争力显著提高,全年出口数量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约54%。其中乘用车出口量达到约253万辆,同比增长56.7%;新能源汽车出口近68万辆,同比飙升120%。
国产汽车企业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站上了世界汽车科技最前沿——以电池、电机、电控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上取得世界级的领先幅度。
掌握科技硬实力是关键
如下图所示去年我国整车出口前十的企业名单,各家企业相对2021年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上汽以90.6万辆排在第一,奇瑞、特斯拉中国位列二、三位,分别达45.2万辆、27.1万辆。出口前十企业除了特斯拉以外,全部是自主汽车企业。
据中汽协,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这么大体量的市场是孕育出强势崛起国产品牌的基础。
去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据3席。
我们不难看出,拉动国产汽车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大幅提升,而国产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就在于两个字——科创。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合成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中最核心的零件,一般被认为占据50%以上的总成本。
我国企业在三电系统上有着起步早、研发能力强、市占率高的优势。
据SNE Research公布的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数据,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世界出货量前十中的6个席位,且市场份额占比相对2021年又大幅提高了约12.2个百分点,占据全球市场的60.4%。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欣旺达和孚能科技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成功压制了日韩企业,进入了全世界绝大部分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供应链中。
驱动电机类似传统汽车的马达,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以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为主,国内电机市场主要有整车厂直接生产与第三方厂商供应两种模式。
其中整车厂直接研制在中高端汽车中最为常见,比亚迪、上汽等众多国内厂商都有自己完备的电机供应体系,这些大厂旗下电机生产企业的市占率得益于各自整车的良好销售成绩而稳步提高。
电控主要控制电池和电机之间的能量传输,类似控制电动汽车的中枢神经。其成本一般占到新能源汽车的9%,仅次于动力电池。当前国内主流电机生产企业也大多拥有电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近年来,以比亚迪、上汽和汇川为代表的国产企业不断提高三电系统的模块化合成能力,通过三合一的“打包设计”,提高汽车的各项参数,市场占有率在国际零部件企业中位居前列。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让海外消费者买单,汽车企业需要凭借科技的硬实力。
2023年出海将是关键
2023年一月,国内汽车销量大跌。不管是传统内燃机还是新能源汽车,整个车市度过了一个非常惨淡的一月。
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一月广义乘用车批发量达146万辆,同比下降33.4%;其中,新能源汽车批发合计38.9万辆,同比下降7.3%。
如下图所示,今年一月的零售销量是自2018年以来,历年1月份最低的,甚至低于受到疫情突发影响的2020年1月。
虽然这个成绩非常不好,但依然有两个亮点:(1)新能源汽车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传统内燃机汽车,整体渗透率达到24.7%;(2)虽然国内市场萎靡,但我国汽车的出口成绩却维持2022年以来的增长走势。
据中汽协数据,1月,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30.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3万辆,环比增1.1%,同比增长48.2%。
分企业来看,一月份,上汽依旧保持出口领先,同比增幅达25.7%;奇瑞和比亚迪的出口量相对去年同期也增长明显;前十企业中,仅有特斯拉中国和长安出现了同比下降。
近期部分车企公布了2023年的出口目标。
据上汽集团最新公告,今年一月,集团所有车系(包含合资品牌)的海外批发销量达7.66万辆,同比增长17.1%,2023年要完成海外销量120万辆的目标。
网上有消息称,奇瑞在年初商会上提出了2023年出口销量保72万辆、冲90万辆的目标。
以上两家再加上比亚迪、吉利、东风、长安等国产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接受度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保持前列,必将继续引领国产汽车不断占领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尾声
中汽协年初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微增3%至27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增长35%。
但我们依然不能对全年的出海成绩有盲目的乐观。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可能出现滞胀风险,消费需求受到打击;二是国际地缘政治可能会让某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阻碍国产车的出口。
对于众多国产车企来说,唯有科技硬实力才是出路,用好的产品和好的营销策略去踏实进步才是正确的进步方略。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顶点财经投资顾问:高亮(A0380621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