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热浪滚滚,京城持续开启“烧烤”模式。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处新兴打卡地:新凤河。
俯瞰新凤河,茭白、粉绿狐尾藻、黄菖蒲、水葱……多种水生植物长势正猛,时刻吸附污染物,净化水生态。
目前,新凤河河道内鲫鱼、鳑鲏、圆尾斗鱼等至少16种鱼类资源得到了恢复。与此同时,野鸭、白鹭作为新凤河的“常客”,成了新凤河生态优美的绝佳“注脚”。
难以想象,新凤河过去因为污染等问题,一度黑臭干涸。
北京北控兴凤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牛奕娜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大院在新凤河流域内逐渐建设成片,许多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入河。两岸人居环境越来越差,周边居民给新凤河扣上了“蚊子河”的帽子。每到盛夏时节,为避免蚊虫和异味的袭扰,住在岸边的居民甚至不敢开窗通风。
2017年,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市大兴区对新凤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经过系统治理后的新凤河,一河清水向东流,生态休闲美不胜收。牛奕娜表示,大兴区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按照防洪达标、削减污染、提升水质、修复生态的治理路径,制定了以水环境总控模型为核心的流域系统治理方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凤河流域没有充足的自然补水,那么水源从何而来?答案是再生水。
在新凤河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前,大兴区已将流域内的工业大院全部拆除,新凤河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后,大兴区对新凤河流域内的污水实现应截尽截,让污水全部进入再生水厂,然后通过新建23.7公里的再生水管线和提升泵站,将小红门、西红门、黄村、瀛海等再生水厂的退水补给到河道,实现再生水循环利用。
“新凤河上下游两个补水点日补水量为4万立方米,再生水厂的日处理能力达8万立方米,水源的可持续性得到保障。”牛奕娜表示,再生水的循环利用,让北方缺水型城市的生态补水、水质提升成为可能。
完成削减污染、提升水质后,生态修复成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目前,新凤河综合治理项目正利用河里的水生植物和鱼类,让水一点点“活”起来。在新凤河两岸,记者注意到,河流下游的鱼群越来越密集。牛奕娜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项目团队专门为鱼类铺设了鱼巢砖,给鱼类一个生存空间,防止洪水来袭时鱼类被湍流冲走。
考虑到北京属于缺水城市,在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的入河口,大兴区建设了多个湿地公园,初期较脏的雨水汇聚于此,通过潜流湿地、表流湿地,逐级提升水质,让雨水先净化再入河。牛奕娜告诉记者,在南六环北侧,一座名为安南湿地的环保公园,正是瀛海地区的“水质净化海绵”,公园入水口和出水口都安装了污染物检测设备,24小时运行,确保把净水输送到新凤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