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一揽子政策密集落地,金融相关部门精准施策,不断释放政策工具运用的“江苏效能”。截至今年三季度,在江苏落地和实施的央行政策工具有13项,存续余额近7000亿元,对实体经济让利金额超100亿元,支持发放相关领域贷款超1万亿元,有力促进金融资源向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
作为盐城市首批入选“江苏省央行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企业名录库”的企业,盐城大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内固废综合利用企业中的龙头企业。不久前该公司成功得到南京银行盐城分行发放的信用贷款1000万元。
南京银行盐城分行李东融告诉记者,他们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入库沟通,配套一系列优惠政策资源加快项目推进,仅用一周时间就高效完成新“环保贷”行内审批等工作,帮助企业成功提款10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设备升级等。
新“环保贷”首单落地是盐城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的缩影。全国首单“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全省首笔“新能源产业基金”……盐城抢抓“金融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契机,率先起步的多项金融探索实践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强劲“绿金”动能。
如何让源头活水快速直达、精准滴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离不开规划先行,打造货币政策实施的“江苏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印发省级央行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在今年,深入实施千亿再贷款扶小助农、千亿再贴现助力绿色民营、千亿支持(激励)资金纾困增效“三项工程”,力争2023年累计投放各类央行资金不低于55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信贷处副处长陈实表示,在强化绿色低碳领域金融服务方面,江苏创设专项政银产品“苏碳融”和“苏创融”,精准支持省内绿色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银行机构在苏分支机构共获得碳减排政策资金298.1亿元,撬动碳减排贷款投放496.8亿元,推动减碳超1000万吨,其中法人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运用量居全国第一。在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下,江苏共审批通过新发放科创相关领域贷款2485.5亿元,金额居全国前列。”
“质优、量升、价降”,前三季度,江苏信贷投放不仅延续增长态势、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等,更可喜的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其中,用好低成本政策资金,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落实阶段性减息政策,真金白银直达企业;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激励,扩大小微信贷投放……江苏持续用足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位于泗阳经济开发区的江苏碧博士纺织品有限公司正是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这家科创型企业生产的高性能玻璃纤维过滤布产品,能高效捕集PM2.5细微粉尘,使废气中的粉尘排放量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企业在此之前一度面临资金运转困难,今年享受到人行出台的普惠小微阶段性减息政策红利,解了燃眉之急,企业董事长刘伟说:“对我们小微企业进行减息降费,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补贴款一次性已经到账,办事效率非常高,我们企业感到非常暖心。”
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下,前三季度,江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居全国第二位,各项贷款增量居全国第一位,同时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9%,已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普惠小微融资继续“量增面扩”,9月第,普惠小微贷款支持30.42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了20.2%。